在皖外籍人士沉浸式体验中国年味******
中新网合肥1月19日电 (记者 赵强 张强)“按照中国民俗文化十二生肖,我是属兔的,今年是我本命年。能近距离体验中国传统文化、感受中国过年氛围非常开心。”来自阿塞拜疆的安徽大学留学生王梓18日对中新网记者说。
当日下午,“玉兔迎春、四海同庆”在皖外籍人士新春团拜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,在皖外籍专家、企业外籍员工、外国留学生和国外商会驻合肥机构代表等欢聚一堂,共叙友谊、共谋发展。
外籍人士体验中国剪纸 赵强 摄活动期间,大家集体参观了位于合肥经开区的国际会客厅。包饺子、写春联、贴窗花,观看黄梅戏表演……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外籍人士一起感受浓浓中国年味,共同喜迎癸卯新年的到来。
王梓介绍,今年是他第三次在中国过春节,活动现场,他写了一个大大的楷体“福”字,动手包了两个饺子,并通过社交平台把成果发给家人。“随着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,我想明年回国看看父母。这里机遇很多,对学习计算机的我来说,能轻松找到不错的工作。”
在皖外籍人士包饺子 赵强 摄外籍员工代表、大众汽车(安徽)有限公司安保总监罗素认为,中国春节是一个具有吉祥意义的节日,因为在中国的文化里,春节是每个家庭一年一度团圆的盛会。他非常喜欢春节文化,尤其是在春节前后可以看到大街上都是喜庆的红色,令人感到愉悦。
“我在中国已经度过了两个春节,我也感受到了中国政府对人民的关怀,比如春节期间,私家车上高速公路是免费的。”罗素说,今年春节他将和好友一起去厦门度假,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春节体验。
在皖外籍人士展示书写的“福”字 赵强 摄来自俄罗斯的基里尔•波莱特金,刚到安徽不足两个月,目前在合肥工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,首次在中国过春节的他表示,合肥是一座开放的城市,也是一个非常适合从事研究的地方。“能够亲身参与包饺子、写对联和贴窗花等春节活动,感觉很棒。”
该活动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、安徽省教育厅、安徽省科技厅共同主办,合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、合肥经开区管委会、合肥市文联及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共同协办。(完)
广东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验收****** 中新网广州2月2日电 (记者 程景伟)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日通报,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公布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,客家文化(梅州)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通过验收,成为广东省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。 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是客家先民历经多次迁徙的落脚点,也是明、清以来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,享有“世界客都”“世界长寿之都”等众多美誉。 客家文化(梅州)生态保护实验区于2010年5月获批设立,位于广东省东北部,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处,覆盖梅州市全境8个县(市、区),面积1.58万平方公里,其中,划定梅州市梅江区、梅县区、兴宁市和大埔县为重点区域。 多年来,梅州聚焦客家非遗题材,把实施文艺精品工程作为加快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内容,创演山歌剧《白鹭村》《春闹》《林风眠》等一批具有岭南气派、客家风格、梅州特色的精品力作。 同时,梅州鼓励侨胞和社会贤达积极参与客家文化(梅州)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,争取到68亿元的社会资金参与客家民居修缮、非遗街区建设、文物和传统村落保护等。 广东省文旅厅有关负责人表示,客家文化(梅州)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将进入新阶段,进一步释放梅州客家文化新活力,助力梅州老区苏区振兴发展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、文化强省建设和梅州高质量发展。(完)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 |